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惊心!突遭雷击,两人瞬间倒地!官方通报

新民晚报 2024-07-11

昨(6月13日)晚,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北站火车站广场,

两名旅客遭到雷击。


通过监控视频可以看见,

两人打着两把雨伞行走在广场上,

手中拿着行李,

一道强光之后,

雷电击中雨伞,

两人瞬间倒地。



两人被雷电击中瞬间

今天(6月14日),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

6月13日19时15分,锦州北站广场,接站群众孙某某(男,30岁)被雷电击中。事件发生后,孙某某被紧急送医,目前正在住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另一名同行者李某被孙某某撞倒,仅表皮擦伤。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雷雨季节,雷电活动频繁,注意关注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做好防护、躲避,家庭内的电话线、电源线等要远离室内的铁床、暖气片等金属物体,雷雨天关好窗户,远离外墙,接打座机、上网、冲淋可能存在风险。在室外远离大树、塔吊等高大物体,不要在空旷地带、水田、河边逗留。


近期强对流天气为何这么多?

中央气象台昨天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为何最近强对流天气这么多?


强对流包括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当下层空气温度较高、高层空气温度较低时,下面的热空气就像沸腾起来的热水,一旦有冷空气来袭,触发条件,就会引发强对流。

春夏季尤其是午后时段,通常是强对流天气高发期。“春夏季冷暖空气都比较活跃,当它们实力相当形成对峙,就容易触发对流。且午后在低层增温的情况下,能量条件较好,利于对流天气发展。”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曹艳察说。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强对流呈现早发、多发、强发特点。第一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发生在2月下旬,比常年同期偏早近一个月。从数量上看,截至13日白天,我国已发生18次区域性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

从强度上看,今年强对流过程比较剧烈。5月30日北京局地出现了11至12级的雷暴大风,造成多条街道大树倒伏。在多次过程中,全国多地气象站监测到10级以上、局地12级以上致灾性大风;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局地达100毫米以上,贵州、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出现直径5厘米以上的特大冰雹。

曹艳察分析,从春季情况看,今年影响我国的冷暖空气都异常活跃且实力相当特别是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一带长期维持、反复拉锯,给强对流天气多轮次发生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5月以来,华北、东北等地主要受冷涡系统影响,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遇上华北高温,造成强对流剧烈发展。同时从气候背景来看,今年是厄尔尼诺形成次年,通常强对流相对活跃。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更加频繁,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强对流天气会更多更强?

专家表示,从目前统计数据看,强对流天气数量没有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但从强度看,局地极端强对流的确更加频繁。

强对流影响快、强度强、致灾性强,发生时经常让大家感到猝不及防,难以被精准预报。这是因为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一般来说尺度越小,可预报性也就越低。“如果把目前的预报比作渔网,大尺度天气是大鱼,比较容易捞到;但强对流就像小鱼小虾,在现有分辨率网格下,精准预报难度更大。”曹艳察说。

专家提醒,公众关注强对流天气时,可针对三个不同层级做相应准备。在气象部门发出可能性预报阶段,可以增加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力度和频次;发出预警后,应考虑取消出行计划、减少出门、加固基础设施等;当强对流天气已经来临,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躲在坚固的建筑物内。

遭遇雷电怎么办?

户外遭遇雷电应立即寻找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


  • 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

  •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路灯、广告牌等;

  • 不要躲在公园里的简易建筑物内;

  • 不要使用手机,不要在空旷地带打伞;

  • 不要把钓鱼竿、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 不要躺在地面上。地面的电流可能会传导到人的身体;

  • 不要在大树下躲避。如果雷电击中高大的树木,电流就会顺着树干、树枝、树叶通过人体导入地面,使人体成为导电体而被电击。


如果不得不在大树附近躲避,一定要蹲在距离大树最少2米以外的地方,并放低手拿的物品,等响雷停止20分钟后再向安全的地方转移。


如果实在无处可躲,要寻找低洼地躲避。如在沟壑,蹲下身体,双脚并拢,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



提醒
出门前请务必查看

最新预报预警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太和区发布、@应急管理部 

编辑:李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点赞 在看 点起来
多多转发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